close

       好幾年前我曾在天空部落寫過一篇現代人說話的語法結構很讓人受不了,甚麼不錯吃、不錯看之類的。現在又有新的語言怪異發現。

  前年12月我曾經寫過我們班比賽校歌"收尾音"的一篇文章。

      國一的校歌比賽,我們班在非常倉促的練習情況下,得了第四名,雖然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名次,但班上有十位同學感冒,比賽當天還有三人正在發燒中,為了班級榮譽,怎麼樣也不肯請假。得了第四名還是值得讚許的。

  在比賽前十天,音樂老師曾跟我抱怨,班上有三個頑劣分子每次上課都會擾亂秩序,干擾班上無法好好練唱,甚至校歌的教唱進度都比別班緩慢,說她沒辦法幫我訓練。我聽了實在氣到暈。

  音樂老師是我的要好同事,實在對不住她。

  沒辦法了,我只好犧牲自己的美術課與表演課來訓練,另外再跟資訊課借了一節課,就這樣匆忙的集訓起來,我抓到了幾個重點,隊形的安排,牽涉聲音的和諧,除了唱時的強弱,最重要的是收尾音。把ㄥ 、ㄢ、ㄣ...這些音收準,咬字就能清楚。

  比賽當天,我們班在聽別班演唱時,果然能分辨優劣。

  我們學生時代總有機會練到合唱,當時的音樂老師教我們的收尾音很有用,至今都記得。我當導師帶的幾個班級,都因我的訓練而得到不錯的名次,甚至有一屆還得了那一次一年級的第一名。

 

  以前的年代,很多人國語說得不標準,連帶唱歌的發音不對,這是無奈的。但現在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現象,令人費解。

 

  最奇怪的是廣播電台裡的播音員也說話咬字不清。

  早期的廣播電台裡的播音員多半以外省人居多,他們的口條清晰,具抑揚頓挫,如今國語早已通行多年,人人都能說國語,根本分不出誰是不是外省人的家庭。可是,近幾年,廣播電台裡的播音員(特別是年輕的)說話很怪異,說話都不收尾音。

例如:

愚公說成愚溝

資訊說成資序

歡迎說成歡移

蔡英文~蔡英ㄨㄛˊ

看~ㄎㄚˋ

海洋~海牙

高山~高沙

出名~出迷

國防部說成國罰部

疫情說成疫期

言說成爺

基隆說成績樓

 

  多到不勝枚舉。我每天早晨開車,都會收聽廣播,聽了非常不舒服,訪談節目到還好,主持人與來賓的說話都沒問題,就是播報新聞時會有這種怪現象。電台的播報新聞部分應該都是新人居多。

 

      我很久沒看電視了,這兩年我會在晚餐後收拾完之後,在客廳練瑜珈及拉筋,就順便打開電視「聽」新聞,這一聽不得了了,幾個美女主播講話也都不收尾音,聽了非常不舒服,是甚麼時候變成這樣的?

      還有一些採訪記者或是新聞畫面旁白者的發音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華視有個莫名其妙的旁白者講話硬是把三聲字說成二聲,彆扭到了極點。

      尾音就是一句話或是一句歌詞的最後一個字,通常碰到鼻音發音的ㄣ、ㄥ這類注音,在唱歌時很容易沒有收尾而聽起來沒精神、不精準。但現在連廣播電台的播音員說話都這樣,真不知道是何原因?故意嬌柔造作嗎?

      還有一些洋腔洋調或是咬字故意不清楚的就更詭異了。我有時候聽到一些流行音樂,還以為是別國語言,聽了好久才發現是中文。

  早晨開車時節目中穿插的歌曲播放,我幾乎都聽不下去,歌詞裡的咬字實在令人懷疑這些歌手是不是都是住在國外的華僑?尾音通通沒收,其他的字如「她」要不就念成「搭」,要不就念成「擦」。唱歌時,ㄊ、ㄉ替換,更奇怪。有一回聽到一個歌手唱著"天空的雲彩",卻唱成顛空的雲彩。<他們>唱成<擦們>。這種唱法已經流行很久了,但我始終無法接受。

       到底是甚麼原因要這樣發音呢?這是一種流行、時尚嗎?

 

       我再舉例一下,文這個字在句子中間或歌詞中間,通常不會有問題,例如文章,不論說話、唱歌都不會偷懶,但變成"英文"這兩個字,而且這個"文"是在句子最後一個字時,這些歌唱者或是播音員常常ㄣ就不發音。

        大家能想像這聽起來多彆扭。

        又如:寬闊的資訊,唸成資續,讓人多不舒服。

 

 

       我真是寧願聽我媽媽那一輩的台灣國語,也不想聽現在這些傳播媒體的矯情發音。我們現實生活裡根本沒人這樣說話。

 

 

PS:

除了文章內容描述的,我也很討厭說話用縮寫。

例如:偶像包袱~偶包(我去年才學會的)

         台北車站~北車

         桃園機場~桃機

         陽明公園~陽公

莫名其妙的語法,在即時通裡跟人對話,這樣寫也就算了,現實生活裡這樣說話,實在太彆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